胡希恕老师白天忙于上班,接诊会诊,带教学生。晚上夜深灯下,读书写书。那时没有电视,老师天天耕耘不止,此手稿完成于1965年。文笔虽旧,颇有心得,以“八纲辨证”释“伤寒类方”之临床应用。手稿“按”中,老师对《伤寒》和《金匮》两书之条与条、证与证、法与法、方与方、药与药,进行了鉴别对比。信手书来,不加修辞,此乃伤寒临床大家独具匠心之言。学者细研,定有所获。
作者 陈雁黎
理中汤(人参汤)及其类方
一、理中汤或丸方:
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干姜三钱 白术三钱
水煎温服,亦可蜜丸如鸡子黄许大,研碎温水服,日三次
【方解】
甘草干姜合以益中的人参及燥湿的白术,温补中焦,驱寒止泻,谓为理中,其义可见。
【有关仲景的论说】
1.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。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复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(159)
[注]中虚多寒的下利,则理中即治。若大肠滑脱或食水不别,则均属下焦病。前者宜禹余粮汤,而后者当利小便。理中剂则非所宜矣。
2.霍乱,头痛,发热,身疼痛,热多欲饮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(386)
[注]霍乱,吐利。若头痛发热,身疼痛,热多而饮水者,应与五苓散,兼治其表里。若寒多不欲饮者,则宜理中丸以救其里。
3.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(396)
[注]喜唾,久不了了,亦胃虚有寒之征,故当以本方温补之。
4.胸痹,心中痞气,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,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,人参汤亦主之。(《金匮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》)
[注]胸痹,心中痞气,气结在胸,胸满。胁下逆抢心,本属实证,应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为正治。不过胃虚饮气上犯,亦出现此证,应详查脉证而用人参汤(即理中汤)。
二、甘草干姜汤方:
炙甘草四钱 干姜二钱
水煎温服
【方解】
辛甘合用为理中的基本方。胃须和之以温,补之以甘,故谓理中。本方在前已解。
三、半夏干姜散方:
半夏 干姜各等分
为末,取三钱以浆水煎温服。
【方解】
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变化而来,去补中缓急的甘草,易以逐饮降逆的半夏,其为治显而易见。
【有关仲景的论说】
1.干呕吐逆,吐涎沫,半夏干姜散主之。(《金匮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》)
[注]干呕吐逆或吐涎沫,皆里寒停饮之象,宜半夏干姜散主之。
四、干姜人参半夏丸方:
干姜 人参各等分 半夏倍其量
为细末,以生姜汁及米糊为丸,每服二至三钱
【方解】
本方为半夏干姜散,伍以培补胃气的人参,半夏增量一倍,再加生姜而成。既大补胃之虚,再加治呕之力。如与理中相比较,虽无术草则治下利不足,但多用姜夏则治干呕尤强。至于温补,二方无可差异。
【有关仲景的论说】
1.妊娠呕吐不止,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。(《金匮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》)
[注]妊娠胃虚寒,呕吐不止,因宜本方主之。然本方的为用,并不只限于妊娠呕吐病,须知。
五、吴茱萸汤方:
吴茱萸五钱 人参三钱 生姜六钱 大枣四枚
水煎温服
【方解】
吴茱萸温中降浊,合参枣的甘补,生姜的治呕,可知本方为理中治呕之要方。
【有关仲景的论说】
1.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。吴茱萸汤主之。得汤反剧者,属上焦也。(243)
[注]胃虚有寒,故食谷欲呕,属阳明,谓此呕属胃之意,此宜吴茱萸汤主之。然服汤后呕反加剧者,此乃属于柴胡汤证,故有别于属上焦,言外是说:与胃之虚寒无关也。
2.呕而胸满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(《金匮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》)
[注]胃虚寒,停饮挟气上冲,故呕而上腹较满,甚则胸满,则宜本方主之。
3.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(309)
[注]本条所述颇似四逆汤证,然本方以呕吐为主,而四逆汤证以下利为主,不可不知。
4.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(378)
[注]里虚多寒攻冲头脑,证见呕吐涎沫而头痛,则以本方主之。
按:此证头痛用吴茱萸汤治之,疗效如神。若头晕呕吐不止,用本方亦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