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,野生者名野山参,人工栽培者称园参,主产于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。一般栽培六七年后,在秋季茎叶将枯时采挖,去芦头,洗净晒干,称为生晒参,经沸水浸烫后,浸糖汁中,取出晒干称糖参(白参):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,细根称参须。
【处方用名】
野山参、园参、吉林参、高丽参、别直参、红参、白参、糖参、人参。
【性味归经】
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
本品味甘微苦,温而不燥,为补虚扶正,大补元气之要药。能恢复元气,鼓舞士气,增强机体活动能力,既可用于急救危证,又可广泛用于慢性衰弱性疾病。其入脾、肺二经,而长于益肺补脾之功。因气旺可生津,气足则益心,故又有生津止渴,安神定志之效。临床视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。凡一切气血、津液不足之证,皆可用之。
1、大补元气:用于气虚欲脱之证。大凡吐泻、大出血、以及一切疾病因出现元气虚极所致的体虚欲脱,面色苍白、气短汗出,肢冷,脉微欲绝之证,皆可单用本品大量浓煎内服,若兼有汗出肢冷等亡阳现象者,可与附子同用,以益气回阳。
2、补益脾胃:用于脾肺气虚之证。脾气虚之倦怠无力,食欲不振,脘腹痞满,呕吐泄泻等证,常配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同用。脾气虚之呼吸短促、行动乏力,短气喘咳,脉虚自汗等证,常配胡桃、蛤蚧等同用。
3、生津止渴:用于浸伤口渴及消渴证。若若热病气浸两伤,身热而渴,汗多,脉大无力,多与石膏、知母等同用。若热伤阳阴,口渴多汗,气虚脉弱者,可与麦冬、五味子同用。治消渴,常配伍生地、玄参、麦冬等养阴生津药同用。
4、安神定志:用于气血不足,心神不安之失眠多梦,惊悸健忘等证,常配当归、龙眼肉、酸枣仁等养血安神药同用。
此外,还可用于阳痿、血虚之证。肾虚阳痿可与温补肾阳药同用,血虚常配补血药同用。对体虚外感或里实正虚之证,可与解表、攻里药同用,以扶正祛邪。
【用量用法】
5~10克,宜文火另煎,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汤内饮服。研末吞服,每次1~2克,日2~3次。如挽救虚脱,当用大量(15~30克),煎汁分数次灌服。野山参功效最佳,园参作用较弱,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,白参功同生晒参但作用弱,红参性偏温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。
【使用注意】
实证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。反藜芦。一般不宜与五灵脂同用(十九畏)。服人参不宜喝茶与食萝卜,以免影响药力。
【参考资料】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男妇一切虚证,发热自汗,眩晕头痛,反胃吐食,疟疾,滑泄久痢,小便频数淋离,劳倦内伤中风中暑,痿痹,血淋血崩,吐血嗽血下血,胎前产后诸病。”
《用药法象》:人参甘温,能补肺中之气,肺气旺,则四脏之气皆旺,精自生而形自盛,肺主诸气故也。”
《本草正义》:“古称人参,今有辽参、高丽参、党参之别,形、色、性情、功效各有不同……,考其气味主治,则《本经》释其寒,而补无脏,安精神云云,皆似指辽参而言。《名医别录》则曰微温,而疗肠胃中冷,心腹鼓痛云云,皆似指高丽参而言。若云皆即今之党参,则实不能具此力量。”
药物成分:含多种三萜皂甙(为20-表原人参二醇、20-人参表原三醇等甙元的多糖甙)、人参酸(软脂酸、硬脂酸、亚麻仁油酸等)、挥发油(人参烯等)、甾醇(b-固甾醇、豆甾醇)、糖类、胆碱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C等。
药理: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,能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,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,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,增强条件反射,提高分析机能和工作能力,减少疲劳。又能兴奋垂体—肾上腺皮质功能,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,提高动物对低温或高温的耐受力,有促性腺激素作用,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,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相似,少量人参能使末梢血管收缩、血压轻度上升,大剂量则抑制心脏,并使血压下降。能降低血糖,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。又能调节胆固醇代谢,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发生。当已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时,人参能使血胆固醇降低。可能是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加,从而促进钠潴留而使排尿减少。此外,还有抗过敏作用,并能兴奋造血系统,使红血球、血红蛋白、白血球增多,并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作用。
(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《中药学》教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