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第十一回中,凤姐说:“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,也难说了,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,别说是一日二钱人参,就是二斤也吃得起。”一日二斤人参也吃得起,凤姐这话显然是有水分的。
人参以现在的价格来说,也比一般的药物要贵很多,但也不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。但是清代,别说是普通百姓人家,就是中产之家想要买上一斤人参,也是万难。
历史上人参的价格是从明代是开始明显上涨的。万历十二年时,当时的人参价格每斤约为3两,到了万历三十九年左右,一斤普通的人参要白银7两至10两,崇祯年间涨至每斤16两。
关外时期,长白山人参是女真各部与明朝的主要贸易商品。那时期,人参的价格不算贵,但也维持在每斤25两银子左右。入关后,清统治者将人参的采卖国有化,民人采挖按律要治罪。这是因为人参给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利益。
从康熙二十八年到五十三年间,每斤普通人参的价格涨至五六十两,头等参甚至高达82两每斤。雍正年间的人参资料,目前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官方采挖人参的资料,有关售卖的价格较为少见。
到了乾隆六年,五等人参一斤要90两,这一时期内务府存储的人参大多卖往江南地区,所以人参商品的种类相当多样化。
除了五等人参外,尚有泡丁一斤50两,渣末一斤24两,芦须一斤16两。到了乾隆十五年,一斤普通人参的价格已经涨到了280两,十几年后,即乾隆三十年至四十年之间,一斤人参的价格又飙到了600至800两不等,此后一直到乾隆末年,每斤最高价格上涨至1440两。最离谱的是在嘉庆年间,一斤人参要价高达2240两银子。
《红楼梦》成书于乾隆时期,人参价格水涨船高,就以最低等的五等人参而言,一斤最少也要500两。凤姐说一日二斤也吃得起,那也是偶然为之,绝不会天天两斤,即便是一天,花费也要1000两,以贾府之财力,天天吃二斤人参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乾隆朝关于人参赏赐的记录也是有的,当时的大臣很少有人得到人参的赏赐。就是赏赐,一般也是赏下等人参,且数量都是以“两”计。比如六世班禅进京时,乾隆也只是赏了他四两人参,嘉庆时期,大学士松筠患病,嘉庆帝不过也就赏了三两人参而已。
不过道光以后,市场上流通的人参的价格开始回落,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开始种植人参。相反,野参的数量越来越少,其市场价格反而高居不下。当时最贵的人参是老山参,年代越久者外形越大,凡是重量超过二两的人参价格都为数百两,即使分量稍轻的价格也相当昂贵。
除了官方的记载,在清代一些医书和笔记小说中也常能见到士绅反映人参价格过高。乾隆十五年,赵翼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,怕体力不支,曾花银一两六钱购得一钱人参。到了乾隆二十八年,赵翼因病服参,当时参价高到32两银才能换一两人参,次等的也要25两。
乾嘉之际的官员梁章钜的《退庵随笔》则提及他在盛京及广东任官时,要想买中等价位的人参已经相当困难,更何况是其他地方。这是因为,当时服用人参的人很多,且在官场之上也大兴送参之礼,价格自然也会受到市场的影响。
清代人参的价格之所以到了乾隆年间有如此巨幅的上升,其实与人参的流通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关于这点,时为乾隆末年的梁章钜的观察相当敏锐,他提到:“扬州每年有奉发参斤,向由内务府按盛京等处所进参斤,分别奏明,发交两淮变价,其参有四等、五等以及泡丁、渣末各项名目,其价由四百以至一二十换,多寡不等,约计每年应缴变价银十三四万两。”
也就是说,乾隆时期的人参是内务府的一项主要收入之一,这些低等级的人参被发到两淮地区进行售卖,而且这是官方的行为。至于售卖人参的商家,也是官方指定的,一般的商人是不能售卖人参的。显然,人参作为垄断行业,其价格居高不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。